”社交恐惧症“怎么办?
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,不善于在人前说话,尤其是在异性面前,总感到手足无措,面红耳赤,心里“怦怦”直跳,说话声音发抖,我十分苦恼。可是我原来很活泼,爱说话,大人们都很喜欢我。不明白为何长大了,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这个女孩应该是青春期“社交恐惧症”。
分析:这都是青春期的缘故。进入青春期,少男少女有了较强的自尊心,对外界的反应敏感,很在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。加上社交圈子扩大,认识的人增多,以前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家里说话撒娇,现在面对同龄伙伴,有几分羞涩,生怕说得不对,被人瞧不起。如果在异性面前,则更有几分担心,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是“免开尊口”,显得很沉默。
如果要追溯家庭成长环境,可以说,女孩来自父母的管束比男孩更多。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,要像个女孩的样子。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。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,于是担心、谨小慎微,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。这种心理女孩比男孩强烈得多。
但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,都要从家里走向社会,过分羞涩内向会妨碍性格的发展和完善,对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。
总结:青春时代,许多孩子对自己往往有过高的要求和目标,偶尔没有达到目标,就容易自卑,同时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。
但如反应过度,就会缩手缩脚,影响自己的交往,逐渐形成自我封闭。这对性格的完善是有害的。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本领,是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,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。
克服社交恐惧症,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。
要知道,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,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,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,扩大自己的缺点,不必仰望别人,只要努力,你也可以很优秀。克服了自卑心理,就会增加交往的欲望。
其次,勇敢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很重要。任何事只要去做,就有做好的机会。比如说学游泳,下过几次水,就不那么可怕了。可以给自己订一个计划,先和熟悉的人交谈,然后循序渐进,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。平时可以主动找同学说话,慢慢培养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。如果实在难以做到这一点,可以在家里,设想是在一个公众场合,下面有无数听众,自己对着墙壁说话。经过长期艰苦的心理锻炼,随着年龄的增长、个性的完善,社交恐惧症是可以逐渐克服的。
社交恐惧症
诊断标准
诊断要点
1.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。
2.以恐惧为主,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:
(1)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,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。
(2)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。
(3)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。
(4)明知恐惧是过分的、不合理的、不必要的,但仍无法控制。
3.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。
4.病程持续1月以上。
5.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。
6.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、疑病症、抑郁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。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。